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事师资信息

关于举办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时间:2019-06-28 作者: 浏览次数:

关于举办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

通知

各系、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9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陕教高办201918号)文件要求我校决定举办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将方案予以印发,请各系、部精心组织,积极做好赛工作。

联系人:毛梦瑶   电话:029-81484900

附件:12019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2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

3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报名表

4.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5.评分标准

教师发展中心

                             2019628

(全文公开)

附件1

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参赛对象及组队要求

参赛对象为我在职教师,每个教学团队(24人)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教研任务的教师组成,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不超过1人。

、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依据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

课堂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解决技术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教学团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要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和专业课程二组共3个组别。

1. 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 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 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二)参赛限额

其中每组作品不超过1件,专业课程一组、二组作品不出现专业大类重复对于擅自改变课程所属专业大类的情况,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教师本次大赛的参赛资格。

、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包括25段课堂实录视频、实际使用的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一)课堂实录视频。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25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不直接实施课堂教学的团队成员可不作求。课堂实录视频每段820分钟,总时长控制在4045分钟;每段视频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二)其他资料。

   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全部教案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整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成效、反思与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可用图、表等对实施、成效加以佐证,字数不超过3000字;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讲授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应说明课程要求、时间进度、实施保障。文档资料规范、完整、简朴、实用,不过度包装、装帧,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三)其他要求。

   所有参赛材料及其文件名不得出现学校和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参赛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与职业教育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评审办法

评审采取现场评审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奖项设置

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原则上,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40%。根据赛成绩和赛报名要求,择优推荐代表队参加赛。

、报名方式与资料报送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参赛者承担。经作者同意,大赛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请各教学团队2019731前将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报名表》及比赛相关材料纸质版、电子版报送至教师发展中心毛梦瑶老师处。


附件2

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

序号

组别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团队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参与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3

2019年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参赛作品报名表

组别

公共基础课程组       专业课程一组     专业课程二组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照片

学校

(规范全称)

职称

专业领域

职务

电子邮箱

手机号码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及人数

作品名称

主要参考教材

团队

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职称

专业领域

在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特点

说明

简要说明作品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之处,比如内容选择、目标确定、策略设计、技术运用、资源应用、实施成效等(字数500字内)。

资源

说明

简要说明教学中所涉及的课程教学网站、数字学习资源、成绩管理系统、交流互动平台等;并提供有效地址、使用密码,保证在资料审核期间能够正常访问。

其他

说明

是否保证所报送的资料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

是  否  签字:            2018年  月  日

审核

意见

院校对开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实际应用成效的审定意见:

2019年  月  日

(加盖公章)


附件4

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

比赛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一、课堂实录方式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摇臂、无人机、虚拟演播系统等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的录制手段),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泄露地区、学校名称。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 压缩格式

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格式压缩

2. 码流

动态码流的码率为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

3. 分辨率

1)采用标清4:3拍摄时,建议设定为720×576

2)采用高清16:9拍摄时,建议设定为1280×720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 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选定4:3

2)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的,选定16:9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课堂教学视频仅用一个机位)的视频应统一画幅宽高比,不得混用。

5. 帧率

25/秒。

6. 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 压缩格式

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 采样率

48KHz

3. 码流

128Kbps(恒定)。

四、封装格式

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命名有明显区分。

五、其他

1. 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格式务必遵照相关要求,否则将导致视频无法正常播出,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视频的编码格式信息,可在视频播放器的视频文件详细信息中查看。视频编码格式不符合比赛要求的,可用各种转换软件进行转换。

2. 视频和音频的码流务必遵照相关要求。按要求制作的视频。码流过大的视频,播放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


附件5

2019年技能大赛教学能力

比赛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整体与个体数据详实,预判教学难点和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融通专业课程和职业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思政课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方法手段设计恰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2.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相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等,整体与个体数据详实,预判教学难点和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内容

策略

20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设计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和实践的教与学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增强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闭